大连:一公众号遭遇商标注册,六年心血成他人讨要20万筹码
近半个月来,辽宁大连的刘女士很是闹心,她在腾讯平台辛辛苦苦经营了六年的公众号“GIFT SP***”,其名称被他人注册为商标之后,注册人反过来向她讨要20万使用费。刘女士当然不愿支付这笔冤枉钱,于是,她的公众号“GIFT SP***”便被腾讯更名为“GiftSpaceDLC”,是“未命名账号”之意。
(图为腾讯方面的回复说明)
刘女士说,早在 2019 年 7 月 17 日,他们便在腾讯平台注册了“GIFT SP***”公众号。此后,该公众号被应用于大连地区线下电子乐俱乐部的运营工作中,逐渐成为企业极为重要的宣传推广阵地。在过去长达六年的时间里,公司通过持续不断地使用以及精心地宣传推广,让“GIFT SP***”这一名称在东北地区,尤其是大连当地的酒吧行业以及广大消费者群体中积累了相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众多消费者因为这个名称而成为俱乐部的忠实顾客,公司也因此形成了稳定的客户群体,树立了良好的商业信誉。
然而,平静的局面在2025年6月30日被打破。微信名为“某某通App技术研发”的用户,通过微信添加了该公司对外业务微信号,要以20万元的价格出售“GIFT SP***”商标使用权。
公司得知此事后,迅速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官方平台进行查询。结果显示,2024年6月28日,对方对该公众号进行了商标注册。进一步深入查询发现,此人还注册了数量众多的商标,其涉及的商品和服务范围十分广泛。
(图为双方商标转让费用谈价的微信记录)
2025年7月4日晚,双方曾对商标转让费用问题进行协商,结果是注册方一分也不让,双方不欢而散。目前,刘女士的公司已经组织相关材料,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申诉,认为是“恶意抢注”,请求撤销对方对该商标的持有权。同时,公司诚恳地恳请腾讯平台恢复“GIFT SP***”公众号昵称的使用。
此次事件引发业界对公众号名称保护问题的高度关注。有业内人士表示,如何保护苦心经营、拥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粉丝的公众号名称,已成为当前经营与法律层面的重要问题。(记者思远)
北极海新闻“拍案说法”栏目律师观点:
辽宁青松律师事务所王惠律师指出,从法律角度看,刘女士公司有较为充分的维权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相关规定,若能证明对方 “恶意抢注”,可采取多种措施维护自身权益。
判断该商标注册是否构成恶意抢注,可从几方面考量:一是对方注册人主观上是否具有恶意,从其注册大量商标且涉及广泛商品和服务范围,以及主动联系刘女士公司索要高额商标使用权费用来看,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嫌疑;二是“GIFT SP***”在刘女士公司多年经营下,在大连当地酒吧行业及消费者群体中已具有一定影响;三是抢注行为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若符合这些标准,可认定为恶意抢注。
针对此情况,刘女士公司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申诉,请求撤销对方商标持有权,该做法合理合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自商标注册之日起五年内,在先权利人可以请求商标评审委员会宣告该注册商标无效,刘女士公司的申诉在时间范围内。同时,公司也可收集公众号长期使用及具有影响力的相关证据,如公众号发布内容的阅读量、粉丝互动情况、在当地行业活动中的宣传资料等,用以支撑“恶意抢注”的主张。
疑难复杂案件研讨中心法律热线:辽宁青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玉强15898195532
企业家权益保障中心法律热线:辽宁青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于晓荷 15524682485
如有侵权及职业道德监督电话请联系北极海新闻:13478671922(微信同号)